10月10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此次活动围绕“生命 生活 生态——面向未来”的主题组织学术报告会、专题论坛和仪器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化学所携环境、临床、食品、农兽药、高纯物质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标准物质(CRM)样品及最新研制成果亮相BCEIA 2017展会。
图1 大会领导、专家参观中国计量院展台
期间,大会主席、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程津培院士,分析化学家张玉奎院士在中国计量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段宇宁及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走到中国计量院标准物质展台,详细了解了标准物质对于食品安全、环境等重点领域化学分析和检测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计量院在引领和助推国家化学测量溯源体系和标准物质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工作。程津培院士肯定了中国计量院在持续保障全国化学测量量值准确、可靠、国际可比方面取得的成效。
中国计量院化学所所长李红梅研究员还对中国计量院最新标准物质研究成果做了介绍。
“这是我们刚刚针对欧洲‘毒鸡蛋风波’研制的标准物质,可用于鸡蛋中氟虫腈的准确检测。”李红梅研究员指着展台上的几种氟虫腈标准物质介绍说。今年7月,氟虫腈这种普用杀虫剂成分在荷兰鸡蛋中被检出过量,引发了遍布西欧的重大食品安全危机。
图2 中国计量院标准物质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一开始荷兰和德国官方对检测结果各执一词——两国测量结果并不互认。而标准物质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产生的。”据李红梅介绍,标准物质是“化学砝码”,可以通过为化学测量提供对比参照,有效保证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进而可以确保在世界不同地点、不同设备和人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因此,标准物质是控制食品安全等重大风险的重要基础技术保障。
在中国计量院展台,还陈列着同位素标准物质、元素形态分析标准物质、农药与兽药标准物质、水质有机污染物监测用标准物质、化妆品标准物质、临床诊断标志物标准物质、转基因植物核酸标准物质、PM2.5监测仪器校准用标准物质等众多展品,涵盖了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临床与大众健康等各个领域,从高纯基准物质到复杂基体成分量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研发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国际认可。
“以中国计量院研制的高纯铜标准物质为例,其研制技术和纯度定值的不确定度水平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中国计量院化学所卢晓华研究员不无自豪地说。
据了解,中国计量院通过参与国际比对,在化学、生物领域取得了748项国际互认的检测与校准能力(CMCs),CMC数量位居世界第2。在高纯物质、无机溶液、有机溶液及食品领域,中国计量院获国际互认的CMC数量具有较大优势,使我国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图/文:陈杭杭)